(5)芒硝型岩盐人工卤水“母液回收法”脱硝制盐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:含NaCl≥99.3%;钠质量:含Na2SO4≥99%;卤水耗量:4.4标 m3/t盐;副产钠:75 kg/t盐;汽耗(含钠):1.05 t/t盐;电耗:22 kW·h/t盐。(6)地下卤水分段蒸发制盐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:含NaCl≥98.5%;卤水耗量:11.0~12.5标 m3/t盐;咸水量:50~60 kg/t盐,其中有用化工原料收回率≥85%;蒸发热经济:2.6~2.8 k/kg蒸汽。(7)固体原盐闪蒸再结晶制盐工艺技术经济指标盐质:含NaCl≥99.3%;汽耗:0.9 t/t盐。矿业简史编辑中国是世界产盐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。相传炎帝时(约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)风沙氏煮海为中国盐矿分布图盐。早起源于山东半岛胶州湾一带,是用火熬海水制盐之鼻祖;此法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,逐渐过渡到用滩晒法制海盐。湖盐的生产至少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开始,即用人工盐田晒制石盐的生产方法,春秋战国时代“肇始于山西解池”(即今运城盐湖)。殷商甲骨文中的“卤”字写作“※”,是人工盐田晒卤制盐的象形文字。井盐的生产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,公元前256~前251年李冰为蜀守时已采用钻井汲卤煎盐方法开采利用今四川省双流、成都一带的卤水矿。这种钻井技术约在12世纪前传到西方各国,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。中国矿盐(亦称岩盐)的生产历史只有数百年,先是从地面或地下直接采出,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云南省石羔井开始采用斜井开采,到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四川省自贡钻出口岩盐井,注水溶解后汲卤制盐,为钻井水溶开采法的雏形,至1895年开创岩盐的自然连通开采工艺。另外,在西藏芒康县、盐井县一带广泛出露盐泉,利用盐泉“汲卤熬盐”已有数百年历史。
纯碱纯碱主要下游产品为硼砂(四硼酸钠)、红、氧化铝、合成洗涤剂、日用玻璃制品、肥皂、平板玻璃、硅酸钠(包括偏硅酸钠)、合成洗衣粉、三聚磷酸钠。中国现有纯碱生产企业52家,畜牧盐加工设备销量高,生产能力在1400万t/a左右,居世界第2位,仅次于美国。2004年中国纯碱产量1266.8万吨,比2003年增长将近15%;进口纯碱19.7万吨,比2003年下降34.6%;出口纯碱143万吨,比2003年增长13.9%;表观消费量达到1143.5万吨,比2003年增长13.5%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大纯碱消费国。当前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,纯碱行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,2005年中国要新增10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,2005年底,中国纯碱生产能力可能达到1500万吨/年。中国纯碱工业在发展中已呈现出良好的品牌效应,生产集中度高。天津碱厂、青岛碱业、海化集团、唐山三友、连云港碱厂、大化集团、江苏华源、杭州龙山、成都玖源、湖北双环、自贡鸿鹤这11家大企业的产量之和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%。全球共有三种纯碱生产方法,即氨碱法、联碱法和天然碱法。这三种方法中国都有,其中氨碱法占52.5%,联碱法占40.2%,天然碱法占7.3%。如此齐全的生产方法,在世界上是的,从而提高了竞争能力。
中国离子膜法的平均电耗2286kW·h/t,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17%-43%。2000年中国离子膜法制高纯的蒸汽消耗平均为0.67t(折标煤95.7kg)。有些厂家未经蒸发而直接按30%液碱出售,而日本的蒸汽消耗只有0.343t(折标准煤49kg),综合能耗国内平均水平比国外高31%左右。盐耗高国外离子膜法的盐耗一般在1.5t以下,畜牧盐加工设备安装,国内盐耗一般在1.55~1.60t,甚至有些厂高达1.67~1.76t,相差50kg左右。因此,要加快氯碱生产和配套设备研发,开发先进的国产的离子交换膜,降低能耗和盐耗,降低成本。耗氯精细化工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,由于其技术开发周期长,科研投入大,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资金密集型行业。由于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垄断性极强,所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必须两条腿走,畜牧盐加工设备质量好,一方面不能忽视国外的新技术发展状况,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技术开发。国外各大精细化工企业为了取得技术的垄断和技术的,在科研的资金投入上一般占销售收入的5%~10%。许多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和设备被世界少数几家公司垄断,在这些产品未进入期前,一般只销售产品,不会转让核心技术,比如市场前景看好的氯化聚产品,其生产技术被美、日、德等国的公司垄断,并建立了完整的应用体系。而且高附加值的氯化聚、氯化橡胶等精细化工产品的核心技术也基本被垄断。在国内的企业中,以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发展氯化聚乙烯为例,在抓住机遇、买断国外公司氯化聚乙烯生产技术以后,亚星以氯化聚乙烯为核心,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,形成了具有企业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,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。虽然许多精细化工产品在国内也能够生产,畜牧盐加工设备,但产量低、成本差,只能应用于低档领域,其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掌握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,技术开发投人力度不够。
姓名: | 潘经理 ( 销售经理 ) |
手机: | 13869683092 |
业务 QQ: | 1090004124 |
公司地址: | 寿光市侯镇甫刘村-昌大路以东-教学楼北临 |
电话: | 0536-5390657 |
传真: | 0536-5390657 |